top of page

捕捉瞬間美好:Canon EOS R8 、EOS R50、RF 24-50mm F4.5-6.3 IS STM 及 RF-S 50-210mm F5-7.1 IS STM即將登場

準備由傳統單反升級輕量化,又或是準備進入初階全片幅或輕巧Vlog嘅攝影愛好者,即將又有多個新選擇了!Canon上周發佈了最新的EOS R系列相機和鏡頭,給一眾影友全新輕量化無反拍攝新體驗。

ree
Canon EOS R8

全新Canon EOS R8 和 EOS R50 是 Canon 最新推出的全片幅無反及 APS-C Vlog 數碼相機,兩部機都皆載搭了 Canon 先進的技術和功能,為攝影用家提供了一個嶄新的攝影體驗。除此之外,Canon 還推出了兩款專為 EOS R 系統設計的 RF 鏡頭:RF 24-50mm F4.5-6.3 IS STM (全片幅)及 RF-S 50-210mm F5-7.1 IS STM (ASP-C規格)。


Canon EOS R8


首先,我們來介紹 Canon EOS R8,新機定位為上季推出的 EOS R6 II (中階機種)以下的高效全片幅入門型號。總括就有如EOS RP 的第二代,以輕巧重量及體積細小為主打,但效能卻備有 EOS R3 的EOS iTR AF X 深度學習的高效對焦效能同每秒40張的高速連拍! 淨機身僅重414g(連同電池及記憶卡約為 461g),搭載2,420萬像素全片幅CMOS影像感應器及高速DIGIC X數碼影像處理器,提供更快的影像處理及拍攝速度,更低的噪音和更高的動態範圍。這意味著,使用者可以拍攝更加細膩和鮮明的照片和影片。同樣,EOS R8 亦使用 Dual Pixel CMOS AF II 對焦技術,具有快速、準確且穩定的對焦功能。

搭載高速2,420萬像素全片幅CMOS影像感應器及DIGIC X數碼影像處理器
Canon EOS R8

EOS R8 雖然是全片幅入門定位,但亦具備了高效能攝影功能:相機高速連拍,最高可以拍攝每秒40張的相片,可以滿足用家對移動的主體的追攝需求,不論生態或動物、小童活動、舞蹈甚至高速車輛、火車及飛機駕駛艙等,都能盡在掌握。此外,EOS R8 還支援高質素 4K UHD(6K 超取樣)50p/60p IPB 短片拍攝,可滿足攝影師對拍攝高畫質影片的需求。支援拍攝無裁切FHD 150p/180p高格數短片以製作6倍慢動作短片。5軸數碼IS防震,為影片帶來更有效的防震效果。新增對焦呼吸校正(Focus Breathing Correction),修正因對焦距離改變而引起畫面的前後拉焦的風琴效應。新加入「只有偵測到的主體」 短片伺服自動對焦選項,自動對焦會在偵測到主體時操作新增5秒或3秒預錄功能。

ree
Dual Pixel CMOS AF II 技術

對於用家操控應用上,EOS R8 擁有多種貼心操作的設計,例如相機配備3吋162萬點多角度Clear View II LCD 觸控螢幕,不論自拍及高低角度拍攝,都能於270度側反式顯示器上輕鬆構圖取景。而高質素0.39吋 236萬點 OLED電子觀景器提供最高120 FPS顯示。

ree
3吋162萬點多角度Clear View II LCD 觸控螢幕

還有,EOS R8 支援 WiFi 和 Bluetooth 連接,可以輕鬆連接到智慧型手機和平板電腦,進行照片和影片的分享和備份。內置USB Type-C (高速USB 2.0) 端子,支援以USB-PD充電及供電。

ree
內置USB Type-C (高速USB 2.0) 端子,支援以USB-PD充電及供電

EOS R8 擁有優秀的體積與設計。相機的體積適中,易於日常攜帶,並且採用了堅固的物料製作,具有良好的手感和耐久性。除此之外,EOS R8 的外觀設計亦很獨特,風格鮮明,完全展示出EOS R 系列的特色。


雖然,EOS R8現時港區售價尚未公佈, 但就外國的價位來說,將會是比EOS R6 II 另一個更低入場的初階全片幅選擇,讓一眾用家係較低價同時可享受到高效、輕巧和最新攝影系統功能、攝錄影像功能充足的高性價比新產品。

Canon EOS R50


同場公佈的還有Canon EOS R50 黑/白兩色,這是目前最輕最細EOS R 無反相機,機身重量只有328克 (包括電池及記憶卡:375g,M50 II 則為 387g)。搭載Canon高速2,420萬像素APS-C CMOS影像感應器及DIGIC X數碼影像處理器(M50II 則為 DIGIC 8)。同樣,EOS R50 的定位就有如上一代 EOS M50 系列的 "R-Mount" 版本!這意味著新系統將能完全應用 EOS R 家族的全線鏡頭 (包括 EOS R 全片幅及 EOS R-S APS-C規格)的產品,脫離 EF-M 或需透過轉接環才能使用全片幅鏡頭的世代。 全新 EOS R50 相機在外觀上與功能上都有著明顯的改進,將會成為新一代內容創作者拍攝Vlog及網上內容創作的新寵兒。

EOS R50 可拍攝高質素無裁切 4K UHD 25p /30p (6K超取樣) 短片及無裁切FHD 100p/120p短片 ,可以為您帶來更多的創意錄制體驗。全新加入「產品示範近攝短片」模式,方便拍攝產品介紹或評測短片,能即時將前高突入展示的物件立即對焦,重點展示,於展示後快速追焦切回原有講者焦距。同時也新增「短片 IS」模式,讓行走中的拍攝更加穩定。此外,這部相機亦擁有源自EOS R3獨特EOS iTR AF X 深度學習及 Dual Pixel CMOS AF II 自動對焦技術,相比 EOS M50 II 的 143個對焦區域,EOS R50則備有 651點對焦,大大實現及更快速和準確的對焦效能,適合拍攝各種動態影像。



RF 24-50mm F4.5-6.3 IS STM


除了機身之外,今次亦發佈了兩枝鏡頭,先看看搭載了 Canon 的 IS 光學防震技術的新鏡 RF 24-50mm F4.5-6.3 IS STM 輕巧標準變焦鏡,採用導螺旋STM馬達及後對焦系統,提供高速自動對焦及流暢的短片伺服自動對焦 。具備24mm廣角的超輕巧2x標準變焦,重量只有210克及收起時體積僅長58毫米,只需轉動變焦環即可完成鏡頭伸縮操作,適合隨身攜帶,及夠節省攝影袋的空間,適合拍攝各種不同類型的場景,如城市景觀、人像、旅行及食物拍攝。


ree
24-50mm F4.5-6.3 IS STM防震效能,最高可達7級

透過光學影像修正,可提供4.5級防震能力,配合 EOS R 機身內置防震, 則可以提供7級影像防震效能。

RF 24-50mm F4.5-6.3 IS STM的MTF影像效能表:

ree


RF-S 55-210mm f/5-7.1 IS STM


另一枝分享給大家的是RF-S 55-210mm f/5-7.1 IS STM,專為APS-C EOS R系列相機設計的輕巧遠攝變焦鏡。這枝鏡輕巧但有3.8x倍率遠攝變焦,重量只有270克 ,兼容所有EOS R系列相機。全新研發的8組11片光學設計,透過一片有效排列的PMo非球面鏡片在保持高影像質素的同時減少鏡片數目以減低重量;另外亦加入2片UD鏡片修正整個變焦範圍內的色差 ,實現銳利而生動的影像。這款鏡頭非常適合拍攝各種距離較遠的物體,如野生動物、風景、運動場館等。

ree
專為EOS R APS-C 系列而設計的輕巧遠攝變焦鏡頭

ree
新鏡最近對焦距離為73cm,放大率為0.28倍,對花卉拍攝十分合適。

ree

廠方所說,其IS防震效能,最高可達7級

不同焦距拍攝效果:55mm、70mm、100mm、135mm、210mm

RF-S 55-210mm f/5-7.1 IS STM 的MTF影像效能表:

ree

這次Canon發佈的攝影器材產品較適合一眾入門攝影用家,而EOS R8 全片幅相機,就最適合首次購買攝影愛好者及初入門全片幅用家,EOS R50則較適合新一代內容創作者,以拍攝Vlog、相片第內容題材創作。兩枝鏡頭都性價比亦高,適合初階攝影愛好者,各項新產品即將於四月發售,想知更多新機詳情及詳盡應用分享,就要密切留意本站日後的公佈及最新詳情啦!


資料來源: Canon Hong Kong Canon Japan

1 則留言


Jasmine Kurb
Jasmine Kurb
4月23日

Wow, the Canon EOS R8 sounds like an absolute game-changer for anyone stepping into full-frame photography or vlogging! I remember when I first switched from a bulky DSLR to a mirrorless — the weight difference alone was a huge relief, but having features like 40fps continuous shooting and 6x slow-motion video? That’s next level. Also, just a little side note — Assignment Help Dubai actually helped me once with a photography-related essay where I had to compare different camera systems. They really helped me break down all the specs in a way that made sense. Definitely recommend them if you’ve got coursework tied to gear reviews or media tech!

按讚
bottom of page